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第六届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5年09月28日 09:21
来源:

各学院(部、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学校决定举办第六届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三、组别设置

大赛5个组别:第一组为新工科组;第二组为新文科组;第三组为基础课程组;第四组为课程思政组;第五组为产教融合组。本次大赛校赛参赛名额根据各教学单位专任教师数参赛组别及往届参赛成绩统筹分配每位主讲教师选择其中1个组别,不可多选。具体分配名额见附件1

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若以团队报名参赛,则以主讲教师认定参赛组别。

四、参赛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鼓励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参赛。已获得第五届全国赛二等奖的主讲教师本届不能参赛。

五、大赛内容

(一)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

教学设计创新汇报(PPT)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二)现场评审

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现场汇报PPT,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评委评分实行实名制,满分为100分。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具体评分细则详见附件2

六、大赛时间及材料报送

拟定于11月中下旬组织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各学院(部、中心)1110日前完成院级选拔推荐并将学院推荐参赛教师申报书(附件3名单汇总表附件41110日下班前发送至教师发展中心未珈宁OA

校赛现场赛具体时间及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七、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个人(团队)一、二、三等奖。个人(团队)获奖比例为:一等奖占本组参赛人数的15%、二等奖占本组参赛人数的25%、三等奖占本组参赛人数的35%

学校根据省赛限额和要求,择优推荐各组别成绩靠前的参赛教师参加省赛。同时将从往届全国赛(不包括第五届)二、三等奖的教师中择优推荐直接参加省赛(符合条件并准备参赛教师按照时间要求提交申报书),省赛参赛事宜以省教育厅通知为准。

八、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部、中心)要高度重视本赛事,认真总结课程建设成果教学创新举措、创新成效,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授课效果好、课程教学有明显创新特色、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改成果丰富的教师参赛。

(二)各学院(部、中心)要认真做好选拔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团队)资格。有以下情形者不得参赛:有学术不端或者师德失范行为的;在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的。

)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团队)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参赛教师(团队)教学设计创新现场汇报(PPT)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团队)姓名、所在院系名称等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

大赛联系人:教师发展中心 未珈宁 陶涛

联系电话:0931-2903060

 

附件

1. 第六届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名额分配表

2. 第六届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分标准

3. 第六届兰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

4. 学院(部、中心)参赛教师汇总表

 

                              教师发展中心

                                                                           2025928